1.顶岗实习模式
我校工程测量专业从2008年开始对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和普通中职学生,实行“4+1”和“3+1”顶岗实习模式,要求学生毕业前到企业生产一线岗位,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践。
1.1顶岗实习的内容
顶岗实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实习内容要充分结合学生毕业后主要担任的专业岗位或岗位群体进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2]。
(1)参观生产认知:熟悉企业基本生产知识和生产要求、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流程;在熟悉技术要求及流程的基础上,了解组织开展生产作业的过程。
(2)岗位责任认知:学习企业内部的各种相关生产规章制度,理解各工种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及工艺技术员的综合、协调作用,了解岗位工作职责及相关岗位的工作有关的内容。
(3)仪器设备操作:掌握各类测绘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维护保养方法;学习仪器设备具体的操作技术方法,并熟练的使用常用测绘仪器设备。
(4)安全生产管理:熟悉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5)顶岗锻炼: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通过实践锻炼,达到相应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我校工程测量专业顶岗实习项目主要分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三类。要求学生重点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岗位选择其中的部分任务,通过带队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指导,自己看书、查阅相关资料等多种途径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2 顶岗实习的组织
学校组织学生填写顶岗实习志愿表;企业根据用人情况提出实习岗位和用人数量;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和学生实习志愿,分企业初选实习学生;请企业对初选学生讲解企业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企业确定实习学生;学校确定指导教师并进行实习动员,发给有关的实习大纲等指导材料;指导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有组织地将学生送达企业,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上岗实习;指导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同时与企业交换意见;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完成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考核鉴定[3]。
为解决顶岗实习中学生上手慢、不能很快适应企业要求的问题,我校工程测量专业2012开始采取顶岗实习前集中实习、强化实训的措施,即:学生完成全部专业学习,即将开始顶岗实习时,由专业教师带队,在我校设立的世界地质公园嵩山野外实习基地,集中组织学生开展为期2个月的强化实训,突出强化最基本的野外测绘技能训练。强化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顺利完成“在校内学习的学生”到“测绘企业一线员工”的角色转变,为进入顶岗实习打好技能基础和做好“身心”准备。
1.3 顶岗实习的考核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校企双方考核制度。
顶岗实习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校内专业指导老师评定成绩占40%,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占60%。总评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和不及格(60分以下)。实习总成绩不及格者,按规定参加下一届学生的顶岗实习。
目前,与我校签订协议的顶岗实习基地已达68个,其中工程测量专业24个。2013年,工程测量专业近700学生到顶岗实习基地实习,有437人毕业后被顶岗实习基地的企业录用,录用的人数占顶岗实习人数的62%。从实习跟踪调查情况和毕业设计水平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实践证明,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4]。通过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从而强化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职业特性,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定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
“订单培养”的核心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明确双方的职责: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
2.1订单培养模式的现状
我校工程测量专业开展“订单培养”有三种方式:
一是“全日制学习”的委托培养方式,即根据企业用工要求,以“冠名班”或委托培养的形式进行招生。三年制教学计划采用的是“1+2+2+1”工学交替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到企业进行1个月的专业见习,目的是加深专业认识,了解企业文化;第二学年在企业进行2个月的专业实习,目的是掌握相应岗位的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第三年由学校集中组队进行2个月的强化基本功训练,之后到企业进行近1年的顶岗实习。
二是“后期选拔、强化培训”的冠名方式,是在学生学完公共基础课后,由用人企业选拔学生组建“冠名班”,引入企业文化和竞争机制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根据企业培养要求,开设特定课程,有针对性的强化学习,最后一学年到冠名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
三是“非全日制学习”的校企合作班方式,是由企业具体组织非全日教学班,授课地点在企业。企业制定教学、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选派授课教师。实训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理论学习以学校教师为主。
从2012年至今,我校工程测量专业为郑州龙祥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洛阳四通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共计13个教学班,人数487人。2013年毕业的4个冠名班共计146人,其中132人通过企业考核录用,录用率占90%。
2.2订单培养的过程
(1)签定“人才订单”。校企双方通过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协议,形成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
(2)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企业对自愿报名参加“订单培养”活动的学生进行选拔。选拔方式包括笔试和面试。
(3)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道德、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各种职业素质与能力。
(4)共同参与人才培养[5]。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校选派骨干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社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政治思想道德等的教育与培养;企业则选派出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业务能手,培养毕业生的岗位工作技能。
(5)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为了让企业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6]。
(6)企业按照协议录用毕业生。“订单培养”教育完成后,企业按照“订单”约定,录用合格的毕业生,安排学生到企业就业。
2.3订单培养模式的效果
我校实施订单培养的实践说明,订单培养是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有效途径。一是企业通过“订单培养”,最直接地表达了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最直接地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最直接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因而可以实现企业对人才“最直接”的要求。二是学校通过“订单培养”,增强了办学的市场意识,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生就业率,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三是学生通过“订单培养”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等问题。
3 产学结合模式
3.1产学结合的方式
产学结合模式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创办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产业,融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于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我校产学结合模式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由专业教师对外承接生产科研项目,教师带着学生完成,带有“游击”性;后来慢慢发展为组建专门的技术服务实体(校办企业),产学结合的路子逐渐步入正轨。目前,学校工程测量专业产学结合模式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成立内部一体化的产学结合体。河南立达测绘公司、郑州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郑州地浩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是我校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历程中创办的三个校办企业。目前,郑州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拥有甲级资质,郑州地浩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和河南立达测绘公司具有乙级资质。工程测量专业依托三个校办企业,按照“专业+公司+项目”的模式,专业师生通过承接和参与测绘生产项目,实现产、学、教紧密衔接。2013年,三个校办企业承接工程测量项目27个,产值近100万元。
二是与地质职教集团的成员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服务。2013年,工程测量专业与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院、河南化工地质勘查院、河南豫矿公司等8家企业联合,共同开展科技攻关、科技服务项目12项。
3.2产学结合的实施
开发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是达到“产学结合”培养学生目的的关键。在实施时,结合生产任务与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将课程按照测绘生产实践过程和分工设计成为相对独立又有系统的模块部分,完成不同学习阶段对应的生产任务,即一个完整的生产项目可以由不同年级(教学进程、教学内容)的学生来合作完成,以解决教学时间安排的相对固定性与生产项目的时间不确定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项目特征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课程设计遵循“教-学-做”一体的思路,不仅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突出强调学习过程中融入测绘生产项目,强化学生实际测绘技能的掌握,达到“学中做”的目的。更要注重在掌握实际测绘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测绘项目的生产,激发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测绘规范、测量方法、测绘成果质量、测绘工程生产调度的再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与应用相关知识,起到“做中学”效果。
3.3产学结合的成效
产学结合模式的突出优势是:在完成生产项目中,要严格按照按技术规范要求去操作,不能有一丝马虎,这就给学生提供了“真刀实枪”练兵的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项目必须通过验收评审,对老师也是个严峻的挑战,参加项目组的老师要业务精湛,方可独立带队作业,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这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4专业建设模式
专业建设模式是指以加强专业建设为主要目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为指导思想,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培养培训师资。
4.1专业建设模式的过程
我校工程测量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十分重视专业建设的加强。具体做法:
一是聘请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案,商讨教学改革事宜。
二是合作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工程测量专业依据课程体系内容反映测量现代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适应测量行业企业规范、教育教学活动设计适应现代职业素质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设计了融“行业、企业、职业”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
三是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013年,学校新增投入近300万元武装测量专业实训室,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院、河南化工地质勘查院、河南豫矿公司等单位给工程测量专业提供了价值2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我校工程测量、测绘数字化、摄影测量等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良好的实训条件奠定了技能鉴定的基础,2013年我校申请成立工程测量技能鉴定所获省人社厅批准。
四是校企合作建设师资队伍。2013年,工程测量专业选派6名青年教师到省测绘地理信息院、省地质调查院、省第五地质勘查院等单位,接受一线实践锻炼,聘请4位企业技术骨干到校任教。同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成为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遴选的第二批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目前,工程测量专业23名教师,2人被评为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国家注册测绘工程师2人,15人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占82%。
五是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根据测绘生产一线的工作流程,以岗位能力为基本要求,编写原生态的教学资料或讲义,形成课程改革最鲜活、最原生态的第一手资料。2009年至今,校企双方编写的《地形测绘》、《测量学》、《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等教材5部,其中,《地形测绘》、《测量学》教材公开出版发行。
4.2专业建设模式的效果
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校工程测量专业从师资条件、实训条件、教材建设、毕业生质量等方面在我省中职学校同类专业中已经凸显了相当的实力和水平。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的必经之路。我校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革新之路,这一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率逐年提升,近两年的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同时,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表现也很出色。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我校2008届以来的毕业生就业后工作整体表现好的占90%,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为学校赢得了声誉。